您的位置: 首页 >学科主页>历史>成果信息> 详细内容

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初探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9-08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初探

张翅

南通市启秀中学

在近年来的高考中,运用史料创设情境,考查史料题成为常态,史料教学发重要。在教学准备时,教师应尽量获取丰富的材料进行筛选,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一些原始材料配合教材进行教学。

一、史料教学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历史证据意识。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不仅用来进行史实的说明,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运用史料大胆地建构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推翻已定的结论。这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3、培养学生的探究历史问题的学术精神。学生直接阅读一些史料,接触一些历史文献,了解各种学术观点,对历史问题进行直接的探索研究,进一步加深了对历史的理解,提出新的见解,促进了学生历史思维品质的发展。这也必然促使学生学习方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形成。

二、史料运用存在的不良现象

首先是史料运用的目的意义不明确。其次是史料的角色错位。再者尤为严重的是

缺少选择,史料运用的量过大,这里浅论下原因:

1.史料运用的作用地位偏差。史料当成呈现教材各个叙述的一种引证,来让学生感受历史教材叙述的真实性,还有史料只是为了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听课的热情,不断重复相关史料,有些史料成为课堂资源的“垃圾品”。这种垃圾史料占用过多的课堂教学时间,降低课堂教学的整体成效。

2.课堂教学方式的原因。阵旧的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方式还很有市场,这决定了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运用的处理方式只能是教师作为课外的历史知识及一些结论灌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史料只能是老师自已解读,不顾学生的认知与解读的时间保证。

3.教学条件的优越。网络资源共享及多媒体技术条件也为史料运用过量客观上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一点各位老师应该有所体会。

三、运用史料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广泛性:不仅要提供给学生广泛的文字史料,如来自报刊、典籍、回忆录、目击记等方面的史料,还应提供充足的实物史料,以增强学生的历史感性认识。

2.指导性:因为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不够完善,不能像历史学家对史料进行较好的辨别取舍,易走入误区,因此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3.思辨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创新性。

4.渐进性:不同年级学生对运用的史料应该能力有高低。高一年级学生应多用一些直观的、间接的史料;高二高三文科班学生可以用一些理论性较强和原始的、第一手的史料。

四、史料教学的具体方法

1,追求深度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史料运用讲究是史料利用的最大值,切忌浮光掠影,做表面文章,看似运用史料,实则走过场,必须在追求深度思考上做足文章,把有限的史料用透,甚至“体无完肤”,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压缩史料的数量,真正做到适度,提升史料运用的有效性及课堂教学有效性。我们认为,对史料的理解和把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通过让学生解答有关问题的形式来达成。教师应精心设计一些高质量的、富有启发性、规律性的问题,促使学生深度思考,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推进。

2、充分利用教材材料。教材是最主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教材中每一种资源的作用,充分利用好教材。①教材前后的封面中的图画,是本模块的重点内容,地位突出,要求学生不仅会认,还要重点掌握;②每单元前面的插图反映的问题是本单元中的重点;③充分利用好教材插图、图表等资源;④历史纵横是对正文的说明、补充和强化,也可以利用它设置一系列问题;学思之窗是针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利于对学生阅读、分析、概括、对比、迁移等各种能力的培养;⑤学习延伸是对知识的扩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教材,让学生熟读教材,认识教材的每一种资源。

3、尽量采用原始材料教学。在教学中,尽量采用一些原始材料进行教学。一是网上搜索资料,史书、视频、回忆录、中学历史教学园地、中国课程网等;二看历史专著,如被誉为“当代资治通鉴”的美国著名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北师大刘宗绪教授编写的《世界近代现代史三十讲》等;三是将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历史教材结合讲。这些都是教学中不可多得的及其珍贵的历史辅导资料。在教学中尽可能多的引用原始材料进行教学,一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二可以让课堂丰满。

4、训练题的材料多样化。平时训练要使用多样化的材料题,既要有文字资料,还要有表格数字资料、文物遗迹资料、地图人物资料等,让学生学会从各种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要增加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使平时训练题要与高考试题一致,适当增加开放性小论文式题型的训练。

   5、史料呈现的讲究最佳状态。一是减少文字形式的史料,尽量运用图、表形式的史料,这既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降低阅读史料所费的脑力。史料形式的选择要考虑学生的兴奋点,要避免史料形式多样但学生不感兴趣的现象出现。二是尽量避开抽象深奥、晦涩难懂的文字史料,特别是文言文史料。比如中国古代的文献史料,如需要教师逐字逐句进行解释的不宜采用。三是一则文字史料的字数不宜太多,字数太多篇幅太长的史料因信息量过多学生很难获取有效信息,不利于学生解读史料,消减学生的读史兴趣。我们认为,一则文字史料的字数在30个左右为宜,需精短。

 

 

分享到:
【打印正文】